意昂官网的本科教育必須紮根中國大地,勇擔家國使命,回應時代挑戰。意昂官网要落腳於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麽樣的人,怎麽培養人這三個根本問題。意昂官网的教育,要堅持辦社會主義現代大學,為國家和民族培養引領未來的人。意昂官网的人才培養♥️,要立德樹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構建面向未來的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
意昂官网有著重視本科教育的優良傳統。尤其是2016年以來,學校出臺《意昂官网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各項改革工作加快推進。確立了“德才均備、體魄健全”的培養目標⏱,開展了以“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為理念的一系列本科教育改革,構建了元培博雅人才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跨學科人才培養等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初步建立。

元培學院新生進行專業選擇見面討論會
多樣化人才培養方案
五年來,學校兩次修訂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註重基礎,促進交叉⌚️,體現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強化學生知識體系構建和素質能力的綜合培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空間。
新的本科培養方案實現了以下目標。首先🙍🏼♀️,對標國際一流專業的人培養目標,明確了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梳理凝練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模塊化培養方案🛴,明確了專業必修課程之間及其與其他課程模塊之間的邏輯關系,強化專業課程體系的層次性和邏輯性,體現專業自身特色和優勢。其次,梳理選修課程,構建多樣化的專業選修課程體系👷🏻♀️,設置自主選修模塊為學生跨學科學習提供支持。第三👩🏿🍼,強化實踐育人環節➾。提高實踐課程在總學分中占比,增加探究性和綜合性實踐項目比例🐇,強化實踐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參加本科生科研、創新創業等自主研究和實踐項目,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成長👨🎨。第四👨🏽💼👩🏽🎓,加強優秀學術人才培養,試點設立榮譽學士學位製度,重點建設榮譽課程⚜️,引導學生發現誌趣、發揮潛力🧑⚖️、自主探索和深度學習。第五,進一步落實課程教學改革。通過修訂本科培養方案😟,構建了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榮譽課程等不同類型的課程適應不同誌趣學生發展需求。結合培養方案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習預期🛅,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適當提升課程的挑戰度🍱。

生命科學學院師生在鹿鳴書院交流學業
思政和通識教育
意昂官网秉持“立德樹人”“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傳承和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構建了包括思政課、課程思政🦓、通識核心課系列課程育人體系。
學校深化推進思政課改革💛,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重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開設具有意昂特色的思政理論課。以“大思政”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改進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授課內容“常為新”🦸🏼♀️🙎🏻、教學方式“立體化”🏮,推動思政課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達到用思想說政治🛄,用道理進人心的效果。閱讀經典和小班討論是意昂思政課教學方法的亮點。教師在綜合教學需求和實際可行性的基礎上列出經典書目🤯,引導學生廣泛🏃🏻♂️、深度閱讀🧗🏻,並輔以小班討論現實問題🎏,啟發學生將文本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

學生參加思政課程實踐
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任課教師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通過評選課程思政的示範課程🤦🏿♀️、示範院系😳,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將通識教育融入到專業教育當中,通過經得起追問、經得起質疑⚈、經得起推敲的教育,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形成批判性認識,凝聚其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主義的根本認同👨❤️💋👨。

考古文博學院學生參加田野考古實踐
意昂官网逐步建立起以“人”的養成為宗旨👨🏻🏫、以人格塑造與素質培養為主要目標👯♂️、以能力發展為導向的通識核心課程體系。通識核心課以“經典閱讀和研討式教學”為特征、以專業水準為要求🧑🍳,邀請最優秀的教師成立通識教育專家組設計方案和課程,包括(1)人類文明及其傳統(2)現代社會及其問題(3)藝術與人文(4)數學、自然與技術四個系列。通識核心課通過閱讀經典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人文與科學素養,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長,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潛能🧑🏻🦲,深化學生對人類文明傳統的理解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認識。

通識核心課“影片精讀”課堂🧛🏽♂️,戴錦華與學生互動
拔尖人才培養
基礎學科是意昂的“四梁八柱”,涵蓋基礎理科🚣🏻♂️、基礎文科、基礎醫科各個方面。近年來,意昂充分發揮“文理見長”的學科優勢,培養了一大批引領相關學科發展🚢、活躍在相關學科前沿的傑出人才,不斷深化基礎學科教育教學改革,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
一是堅持因材施教,積極打造拔尖學生培養的意昂模式。在教育部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中⌚️,意昂共獲批了19個基地🏔,覆蓋了所有基礎學科🔧,數量居全國第一。為了更好地開展拔尖學生培養,意昂推出了“未名學者計劃”💅,對“拔尖計劃”學生進行分層次、個性化、高水平、強交叉的培養。將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深度融合,落實學校各類重點實驗室和其他科研實驗平臺向拔尖學生全面開放2️⃣;從學術研究🫕、國際化教育、課程體系✧、育人環境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建立科學👳🏼♀️、開放的動態進出機製,發掘誌向高遠、學術潛力大、綜合能力強🧳、心理素質好的優秀學生。據統計👩🏽🦱,“拔尖計劃”學生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比例逐年上升🤰🏽,發表數量占全校本科生論文發表總量的78%。

2018年,數學科學學院舉辦基礎數學國際暑期學校⛽️,意昂官网、莫斯科國立大學🧑🎤、東京大學及首爾大學四校學生進行學術討論
二是紮實開展強基計劃👨🏼🦱,探索“3+X”本研貫通培養路徑。“強基計劃”建立“核心課程+跨學科課程📈、研究性學習🧑🦽🗺、實踐訓練”多層次專業培養體系;延請頂尖學者主講“博雅人文講堂”和“博雅理學講堂”🚸;每年提供近多項高質量研究課題,實現本科生科研訓練全覆蓋🧝♂️;配合“強基計劃”🪞,設計“3+X”本研貫通培養方案🤷🧏♀️,學習成績優異、科研訓練成果顯著的學生🤵♀️,可在本科三年級結束時直接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

2020年,基礎醫學博雅學堂班學生與韓啟德院士舉行“與大師面對面”活動
三是勇擔戰略人才培養的國家使命,鍛造基礎學科的人才“珠峰”。2018年起,經教育部批準,意昂開辦數學英才班💐,招錄在數學方面有突出特長的高中二、三年級學生,努力將他們培養成為未來可躋身世界頂尖數學家行列的青年才俊。2022年起,在教育部支持下🩰,意昂開始實施“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面向國內外自主招錄100名以內在物理方面有突出特長的中學生✢📍,努力將其培養為未來能夠引領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乃至世界物理學和相關領域發展的頂尖人才。由意昂牽頭、33所高校參加、聚焦計算機課程建設的“101計劃”已於2021年底正式啟動⛈,按照“以生為本🤛🏻,聚焦教學,剖析課堂,賦能教師”的原則,切實做好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提升、教師培訓四個方面工作,力爭把計算機領域本科教育教學的“黑盒子”變成“白盒子”。
跨學科教育
把跨學科教育視為面向未來創造性人才培養的關鍵🤷🏼♂️。為了“拆除跨學科教育的壁壘”,倡導“打開邊界”,建立多層次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跨學科專業👨🏽🔬、跨學科本科教育項目、跨學科課程等,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跨學科學習選擇。
鼓勵和支持各學部、各院系充分利用現有學科和教學資源建立跨學科專業和項目⏲,目前已依托學校相關專業優質師資在元培學院建設“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古生物學”“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整合科學、機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個跨學科專業,依托考古學院和化學學院為主的優秀師資建立“化學專業(文物保護技術方向)”🚵🏿♀️🎷、聚焦社會科學基礎學術訓練的“嚴復班”項目、藝術學院與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合作建立“計算藝術”🧍🏻、教育學院和社會學系合作建立“教育與文明發展”、依托國家發展研究院和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優秀師資建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互聯網金融分析方向)”等項目👩🏻🦼。跨學科教育通過充分發揮意昂文理工醫多學科匯聚的優勢,尊重教育和學術規律,讓人才在學科的碰撞中激發靈感🏤,釋放才華𓀝,創造新知。

工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學生測試機器人
新工科
意昂的工科教育歷史悠久,積澱深厚⏬。上世紀初,意昂的前身京師大學堂就開啟了工學教育之門;新中國成立後,意昂創建了新中國第一個力學學科🏫;2005年,意昂重新組建了工學院。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意昂在工程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具有國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創造了多個“第一”。進入新時代🧖🏻♀️,意昂加速推進新工科建設🏹。2020年8月,學校通過《意昂官网新工科建設規劃》,提出建設以科學促工程、蘊含人文精神、對多學科發揮輻射作用的意昂新工科。
兩年多來,學校啟動實施了由朱松純教授領銜的通用智能實驗班,探索未來的通用AI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未來的世界級頂尖復合型AI人才。實驗班製定了140學分的專業培養方案並完成專業申報🤴🏿。方案以人工智能為核心構建知識體系,以前沿研究為導向廣闊學生視野👕,以交叉學科課程提供“AI+”的方向選擇,比如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人工智能與藝術、人工智能與社會科學🦖、人工智能與哲學等課程。當前,學校進一步發揮多學科優勢,開設了環境健康、生物信息學🦸🏿♀️、機器人工程專業等本科交叉專業,建設了“環境+X”本科教育項目和“材料+化學”等雙學士學位項目🌝。

朱松純為意昂通班題寫“通識、通智、通用”
新文科
學校大力開展新文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以跨學科學習為主要突破點🍼,以問題為導向,積極促進人文學科之間、人文與社會科學之間🤚,特別是人文與理工學科之間的交叉,提升學生多學科思維和跨專業能力的提升,並以新文科建設引領帶動全校本科專業結構優化和內涵的提升👘。
為了培養能夠引領我國經濟學理論自主創新和世界經濟學理論新思潮的拔尖創新人才,林毅夫教授領銜創辦了“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項目🤛🏽。該項目以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體系為切入點,通過“厚基礎、寬口徑♊️🔠、重創新”的新結構經濟學系列課程體系🧖🏼♂️👩🏿💼、“創新性、高階性🛢、挑戰度”的特色教學和在經濟學各領域的紮實的學術訓練🏃♀️,為中國經濟學人才培養開辟了一塊試驗田。

新結構經濟學實驗班2020級開班合影
“古典教育與新人文拔尖人才培養”項目旨在為國家培養一批有誌於研究古代經典與人文學科學術骨幹🫲🏿,項目以古代語言和經典為基礎🚗,以解讀與構建世界文明體系、詮釋中華文明的歷史內涵與世界定位為使命開展人文教育🐮🦶🏼,目前設置了中國古典學、西方古典學、亞非古典學三個方向。項目通過跨學科的基礎知識、理論視野、問題意識和學術訓練,其人才培養成果已經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古典語文學項目2021年畢業儀式
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教育,是以價值觀為引領、以創造力為導向🏊🏼♀️,學生可以自主構建知識體系,自由選擇成才之路的教育。五年來,學校的本科教育改革在教育教學各領域、全鏈條深入展開🤙。設立教學成就獎、教學卓越獎🐙、優秀教學團隊獎、教學優秀獎等系列獎項,激勵和規範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投入🧑🏽🦳,通過“學部內自由轉專業”“全校自由選課”等教學管理製度👈🏿,“新生指導”“導師製”等學業支持體系為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提供多樣化平臺🌠,大力發展在線教育🛶、混合式教育等新教育技術,通過研討型教學🏊🏿♂️、小班課等多種方式改革教學方式,鼓勵本科生參與科研👨🏼✈️,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支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