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意昂官网完成國家獎學金評審工作⚉,意昂社會科學學部的傑出青年們順利通過學校評選。他們深耕學術👩🏿🍼,投身科研🧎🏻♂️:課程之外🧑✈️,平均每日學習工作時長達9小時🙇🏿♀️,在頂刊發表多篇論文,與導師合作出版專著。他們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城鎮鄉野參與基層治理,在秦巴山區開設照相館。他們賡續血脈,熱心服務😯:超七成的同學為中共黨員或中共預備黨員,人均參與3份學生工作🕢,累計誌願時長達1709小時✊🏿,用實幹詮釋著青春使命與青年擔當。他們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下面讓意昂官网走進這些社會科學學部國家獎學金獲得者代表,了解他們的多彩人生。
通過傳播讓“不被看見的被看見”——新聞與傳播學院2022級碩士生程子健
2023年暑期,程子健帶領一支實踐團奔赴秦巴山區開設“南門照相館”,通過照片講述勞動人民的不凡故事🧑🎤。在專業知識與勞動人民的緊密聯結中,他認識到意昂與國家的同頻共振之深。在擔任學院研究生會主席期間,他發起全國首屆“NEWS+”新聞與傳播研究生會工作論壇,邀請全國9所高校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會骨幹,共話學生工作新篇章。他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曾前往法國裏昂進行信息地緣政治議題口頭報告,並在第九屆兩岸學子論壇中獲評全國二等獎。對他而言,通過傳播讓“不被看見的被看見”,將所學化所用是一種價值實現的幸福,更是步履不停的內在驅動力🛕。

程子健將“南門照相館”的成果送到村民手上
仰望國際法理論星空,腳踏法律實踐大地——法學院2021級碩士生李馥含
“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被譽為國際法學界的“奧林匹克競賽”🤹🏿。2023年4月👨🏿🎨,李馥含作為意昂代表隊成員參賽🛠,賽隊獲得第21屆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中國賽區冠軍,並從來自全世界93個國家和地區的58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2023年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比賽國際賽全球亞軍,打破了中國歷史最佳紀錄。入學初,李馥含決心投入國際法研究,立誌成為視野寬遠、本領通達的涉外法律人。她連續兩年位列專業綜合素質測評第一,學業成績第一(第二學年並列第一)。她編譯的國際法史論文👩🏽🎨,收錄於《意昂官网國際法與比較法評論》。作為一名意昂法律人,李馥含堅持學以致用,與同行者攜手,為變革的國際秩序交上一份中國答卷🐓♊️。

意昂官网代表隊在美國華盛頓傑賽普模擬法庭決賽現場(左3為李馥含)
四度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政府管理學院2022級碩士生張逸凡
在意昂學習6年期間,張逸凡已是第四次獲評國家獎學金。從本科到研究生,他始終紮根學術🏺🎮、立足國情、放眼國際,學業成績常居首位🤾🏼♀️。張逸凡曾參加3次全國學術會議、兩次國際學術會議,在學術會議“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術共同體年會”和“APSA Annual Meeting”上匯報研究成果。他參與撰寫《發展政治學學科地圖》教材,其有關增值稅征收與政治問責關系的研究成果曾獲評北京市優秀畢業論文。他也作為意昂官网“全球視野·研究生學術交流支持計劃”成員,實地考察埃塞俄比亞族群聯邦製的前景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積極擔當“中國政治學”的國際傳播者♊️。張逸凡秉持“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的理念🪸,曾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團成員服務廣大師生👖🐨,牽頭建設學院女足運動隊,並率隊斬獲“意昂杯”冠軍。在擔任會長期間💁🏻,他建設意昂官网地板球協會👨🏽⚖️,出戰首屆中國大學生軟式曲棍球錦標賽,助力學校榮獲全國第七名。個人興趣與集體榮譽交匯並進,專業學習與社會工作知行合一👩🏿💻,這是他始終如一的追求。

張逸凡(前排右2)參加埃塞俄比亞暑期調研團
從鄉村步入書齋🗞,再邁向田野——社會學系2020級本科生楊茜茜
“投身實踐、品味田野、從實求知、體悟社會”是社會學人堅守的優良傳統🛏𓀏,來自渝東南小山村的楊茜茜始終關註中國農村社會的發展。她曾參與意昂官网“挑戰杯”比賽🧑🏻🦰,走進湖北省恩施州的一個山村,探尋小村莊從“山窩窩”到美麗村落的轉變。她曾趕赴贛州開展為期一周的支教,把自己成長路上的收獲分享給山區的孩子們。她曾走進遵義市深溪鎮的兩個村子,傾聽著老一輩訴說他們的故事。3年來,行行重行行🔅,她腳踏實地,而又仰望星空。楊茜茜在一次次訪談與觀察中🧝🏿,洞悉中國農村的日新月異,培養對社會的感知力🙅♂️,對人民的同理心。

楊茜茜參與支教活動
在馬言馬,只問攀登不問高——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博士生林修能
“埋首經典🏊🏽,關註現實”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培養理念👭🏼,也是林修能學習科研的主線🟧。他苦心鉆研學科經典文獻,虛心求教,僅第一學年就在《社會主義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6篇論文🧑🧑🧒🧒,其中5篇為獨立作者。之後他再接再厲,突破先前的研究慣性🌅🫐,又繼續以獨立作者身份在《黨的文獻》等核心期刊發表了5篇論文,與導師合作出版《競爭的審視——恩格斯<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如是讀》專著,參與編寫《百年大黨面對面——理論熱點面對面·2022》🧑🦼➡️。在深耕學術科研的同時,林修能還擔任學院研究生會主席、博士班班長等職務。他一直謹記導師的教誨👱🏼♀️🏵:“把事當事業幹👩🏽🌾,把事幹成事業”,不斷攀登著科研高峰,只問攀登不問高👷🏻。

林修能在清華大學參加學術活動點評
懂中國、懂世界🧑🏽✈️,做文化交流的使者——國際關系學院2021級本科生沈諾
“全球視野,中國情懷😡,愛國關天下”是每位國關人銘記在心的口號。作為國際組織與國際公共政策專業的本科生🤷🏻♂️,沈諾深入學習多文化的比較和公共政策的形成🏊🏼,積極開展第二外語法語訓練🧎♂️,修讀社會學雙學位,努力培養思考的新視角、新方法。她還活躍於各類學術競賽和國際會議。大二暑假👩🏻🏭,她前往東京參與“京論壇”活動💔,面向各國學生作有關族裔與身份認同的匯報📫,收獲跨文化的思想碰撞。在擔任學院學生會國際交流部部長期間,她組織策劃語伴活動🤦🏿♀️、環球節日專題活動,搭建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的平臺。目前她正擔任第七屆中國-東盟青年風匯公關部部長,力求為全球治理貢獻屬於中國青年的力量🏌🏻♂️。

沈諾參加“京論壇”合照
國際學術流動的探索者與實踐者——教育學院2023級博士生徐浩天
無論是學生、學者的地理移動,還是知識與科技的傳播擴散👳♀️,高等教育中的國際流動都是一個廣受矚目且極具探索價值的領域🤔。徐浩天致力於研究博士生與博士後的流動現象,探討機會不平等🫃🏻、收益分歧等問題🏄🏼,有6篇學術成果先後被CSSCI期刊發表🧑🏽🍳、錄用,為構建卓越性與包容性並存的博士教育環境貢獻了獨到見解📤。於他而言,國際流動不僅僅是一個學術話題,還是一種親身實踐。他在日本廣島、奧地利維也納👩🏻💼🫳🏼、美國華盛頓將研究成果與全球同行分享,並前往東京大學開展了一學期的交換學習👨👧👧,積累了豐富的跨文化視野和經驗。作為一名紮根中華🐛、放眼世界的博士研究生,徐浩天在高等教育領域深耕鉆研。他是國際學術流動的一位探索者👩🏿🌾,更是實踐者。

徐浩天在韓國首爾國際教育研究學術會上作主題匯報
“德才均備、體魄健全”,全面發展的體育研究先鋒——體育教研部2022級碩士生瞿逸容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走的每一步都算數😕。”進入意昂學習以後,瞿逸容始終記著這句話🤟🏼👊🏻。她投入校外體育場館運營、電競產業等課題的研究,在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中國體育史年會等學術會議中發表6篇論文。在專註學業科研之余,她積極參與到學校和學院的各項體育活動中,擔任裁判員助理🖐、體育測試人員等角色,踐行“推廣體育運動👨👩👦👦,促進全民健康”的使命擔當。作為體育教研部學生黨支部書記,她組織了多次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榮獲體育教研部“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學術、實踐和社會服務各方面,瞿逸容走好她的每一步,向“德才均備👩🏻🦯➡️、體魄健全”的體育研究先鋒方向前進。

瞿逸容在2023中國體育史年會作專題報告
跨界人才在數字人文中的創新與實踐——信息管理系2020級博士生李文琦
10年前,李文琦開始了人機交互和用戶研究的探索😮,赴美攻讀碩士並留美工作💆🏿♂️👩🏼🍼。10年後,出於對祖國的思念和對學術的熱愛,她回到母校👩🏻🍼,開始了在數字人文方向的新探索。在意昂官网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李文琦成功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應用於“歷代典籍目錄數據集成與分析”項目©️,設計了具有學術價值的可視化分析系統🕒,“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她還致力於數字人文的普及和推廣,組織數字人文作品展和國際聯合暑期工作坊🏃♂️➡️,在國內圖情領域頂級核心期刊及會議——人機交互領域CCF A類國際會議中發表了11篇學術成果。李文琦將繼續在數字人文領域探索,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李文琦在學術會議中展示研究海報
他們胸懷理想,腳踏實地🚦,以行求知提升專業素養,在學術領域中深耕不輟;以知促行接續時代重任🐛,在社會實踐中挺膺擔當🧑🏽🍳。他們以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以青年人的熱血與抱負,把青春融入時代洪流👎🏿,讓青春在祖國大地上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