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5月15日至17日,“從氣候危機到氣候韌性”全球高峰論壇於梵蒂岡城舉行。此次峰會通過深入探討科學研究與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提出增強生態系統韌性的解決方案👉🏼。會議分為兩個部分𓀒,跨學科專家峰會主要探討氣候變化對水、空氣🙂𓀔、食物和能源的影響,跨領域典範全球市長和省州長峰會通過圓桌會議🌈,討論城市和地方在提高氣候韌性領域的最佳實踐和緊迫需求。風景園林學會氣候變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意昂官网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俞孔堅受邀在大會上作主旨報告。
俞孔堅的主旨報告以“海綿地球:基於水的氣候危機解決方案”(“Sponge Planet: A Unified Water-Based Solution to the Climate Emergency”)為題,指出了當前氣候危機應對策略的不足🤙🏿🚒,特別是對碳減排和灰色基礎設施的過度依賴,基於意昂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團隊在中國和世界各地的200多個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和海綿流域的工程實踐經驗,提出了基於自然的“海綿地球”解決方案🎀。“海綿地球”重新定義了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相對於以碳為核心的方案📆,提出了水為核心的全新的全球氣候危機解決方案🚵🏻♀️。俞孔堅說:“以水作為關鍵要素是非常重要的。與碳不同,水是氣候變化中更具有可管理的、具有整體效應的關鍵因素🏄🏿🥧,有明確的責任傳遞性和明確的流域邊界🦹🏻♂️,可以有效避免公地悲劇🪸。世界各大文明有非常成熟的文化系統來管理水,特別是在季風地區,已經有千百年的生態智慧。從古至今✪,中國和其他季風地區的國家🚴🏼♂️,都會在季風季節儲存雨水,在旱季釋放水以維持生態平衡及日常使用。”俞孔堅強調⛹🏿♂️,通過有效的水管理,可以顯著改善生態系統、碳吸收和生物多樣性。水的管理不僅可以幫助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還可以促進社會的整體健康和福祉🌡🙇🏽♀️。

俞孔堅作主旨報告
俞孔堅在峰會上提出的以水為核心來減緩和適應氣候的理論和實踐得到與會學界、政界領袖的高度贊賞,並引發熱烈討論。美國馬薩諸塞州州長茂拉·希利(Maura Healey)認為中國在海綿城市應對城市洪澇方面的成功經驗值得學習,並強調學習基於自然解決方案的重要性🏈;肯尼亞政治家威爾伯·奧迪切洛(Wilber Khasilwa Ottichilo)呼籲大家采用中國代表提出的“海綿地球”方案,通過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來應對氣候變化🔮;巴西林業、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專家韋爾奇羅·畢阿納(Virgilio Viana)建議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納入系統性的方法。羅馬教皇方濟各也對“海綿地球”解決方案表示出極大興趣🏊♂️,並表示,“海綿地球非常美麗”*️⃣。
峰會形成一份名為《全球氣候韌性公約》的文件,教皇方濟各親自宣讀並與學界和政界領袖共同簽署《全球氣候韌性公約》⚓️,俞孔堅也以特邀學者身份參與起草並簽署公約。公約將提交給聯合國氣候大會♑️,用於修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以推動全球範圍內的實施🔼。

俞孔堅在《全球氣候韌性公約》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