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9位意昂人獲2024年科學探索獎

2024/09/10    信息來源: 意昂官微   作者🫳🏼:    編輯:王道琳

8月26日,第六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有49位青年科學家脫穎而出。其中🧙🏼‍♀️➕,7位意昂教師⌚️、2名意昂校友獲此殊榮👈🏼。

從微觀的原子核到宏大的宇宙星系✢,從基礎的醫學研究到前沿的芯片技術,他們持之以恒的探索詮釋了科學的魅力🏝,彰顯著意昂人對未知世界的不懈追求🦹🏼‍♀️。


揭曉🏋️!意昂人7+2


EB58

楊曉菲專註於不穩定原子核奇特結構的實驗研究和發展多學科交叉的激光核譜精密測量技術。在國內率先建設了激光核譜實驗室及全套設備,並在放射性束裝置上完成了首次不穩定核實驗;提出和采用了衰變標記的共線共振電離方法🍙,首次測量了極端豐中子核52K性質,改變了對中子新幻數的認知🦹🏿‍♂️;首次在豐中子雙幻核區發現新的同核異能態及其形狀共存現象。近期啟動了放射性分子譜學研究方向🏄🏽‍♂️,探索正反物質不對稱的起源。

D47E

姚方從事復雜結構的大數據統計分析的研究,對隨時間空間連續變化的函數型數據建立了主成分統一的分析框架,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對時變流形結構數據、動態與實時數據流,提出了高效的統計估計理論與算法💂🏻。目前在融合數據與機理的大數據分析方向進行探索,旨在建立結合深度學習與微分方程進行統計建模和推斷的統計學基礎與方法。

119B0

劉誌博致力於運用放射性的獨特優勢解決生命科學前沿科學問題與臨床實際需求。結合自產醫用核素,推動硼氨酸等“1類新藥”的研發,已獲得中美監管部門批準開展臨床試驗;提出放療響應藥物的理念,來降低化療的全身毒副作用💜;基於配體導向的成鍵反應發展了共價靶向核藥物,突破傳統核藥物“血液快清除”和“腫瘤長滯留”難以兼得的困境,並在臨床研究中證實了其有效性🐼。未來將繼續探索鄰近化學驅動的核藥物與藥物遞送策略。

101E4

彭影傑致力於星系形成與演化的研究。通過大規模巡天觀測👷🏼‍♀️,發現存在兩種獨立的星系熄滅和死亡的過程🏫,並提出了質量熄滅理論🙅‍♀️🦸🏽;建立了基於連續性方法的理論框架和星系氣體調節模型☀️,首次解釋了星系的質量方程呈Schechter形式的原因📰;提出了角動量熄滅理論和通過星系中的重元素含量來研究星系熄滅的新方法,並被廣泛應用於巡天觀測中。

1045E

曹雲龍主要從事B細胞適應性免疫應答研究以及抗體藥物與疫苗設計。在新冠疫情期間,與謝曉亮院士課題組等多團隊合作,圍繞新冠病毒B細胞免疫應答、特異性抗體的結構與功能等開展了系統性研究🦯,其中新冠中和抗體藥物研製、新冠體液免疫應答特征和新冠突變免疫逃逸機製的創新性研究結果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未來計劃探索應對快速突變病毒的廣譜多價疫苗通用設計,從而為HIV、流感5️⃣、冠狀病毒等影響世界公共衛生形勢的關鍵傳染病原提供廣譜保護解決方案👡,並為將來可能出現的“疾病X”提供寶貴的技術儲備。

13E20

伊成器專註於核酸修飾的基礎研究與技術創新。建立了系列DNA/RNA修飾的檢測與操控技術,豐富了RNA生物學的內涵⏱,開拓了中國科學家引領的表觀轉錄組學新領域👱;開發了基因編輯脫靶檢測技術,為未來基因編輯藥物的安全性評估提供了技術手段;在RNA編輯技術方面另辟蹊徑📁,開發了原創性的RNA堿基編輯技術🛂,有望在遺傳性疾病治療中實現創新性突破🧏‍♀️。

EF64

邱晨光面向未來亞1納米節點芯片技術,聚焦研究高遷移率低維電子器件。率先在國際上通過實驗證實了高遷移率低維晶體管有超越矽基的性能優勢🧙🧳,將低維晶體管的性能推進到量子極限,實現世界最高室溫彈道率;首次提出並命名了“狄拉克冷源晶體管”;首次提出稀土元素釔摻雜誘導相變理論,並發明了單原子層極限深度的選區替位摻雜工藝🏄🏼‍♂️。

1AAA8

王博長期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開放框架聚合物理論與設計及其在關鍵分離過程、環境防護以及能源氣體生產與儲能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面向重大國家需求,關註汙染治理🚵🏽‍♀️、綠色儲能、能源氣體生產與儲存等領域👌🏿。

194CA

楊易及其團隊主力研究納米光子學和光學物理,致力於研究自由電子光相互作用和合成規範場等主題🏝,其過往工作包括描述極端納米尺度下的非經典光學響應的試驗理論框架,實空間中非阿貝爾規範場的合成和測量🏄🏿‍♂️、任意光子環境中自由電子自發輻射的上限,以及基於光學平坦能帶的自由電子-光相互作用增強。


“科學探索獎”這六年

“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共同發起。它是一項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出資🐽、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項目之一。獎項支持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鼓勵他們心無旁騖地探索科學“無人區”🦹🏿‍♀️。“科學探索獎”評審委員會每年選出不超過50名、男性45周歲及以下🚑、女性48周歲及以下、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每位獲獎人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且可自由支配👩🏿‍🎨。2024年“科學探索獎”仍然設置10個領域,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新材料🤽🏼、天文和地學、生命科學🗃、醫學科學、信息電子、能源環境🙍🏼‍♀️、先進製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


DAB8

8月26日,第六屆“科學探索獎”揭曉,六年來,累計獲獎者達297人🎅🏽⬛️。在今年的獎項評選中,有3個方面呈現出的新氣象值得關註:

鼓勵原創,重視前沿交叉學科🧑‍🦽‍➡️,優化交叉領域評審;

優先女性和年輕人,放寬女性申報年齡😇,增加女性評委,湧現更多年輕獲獎者;

對“打招呼”行為零容忍🩴,確保評審獨立公正,提升獎項專業性與權威性📖。

5C80


62位星光熠熠的意昂人

自2019年至2024年的六年時光裏🧗🏻,共有41位意昂教師🔖、21位意昂校友憑借其在各自領域的貢獻,榮獲了“科學探索獎”。



2019

姓名(教師)

領域

學院

陳鵬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馬丁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周歡萍

能源環保領域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郭雪峰

前沿交叉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郭少軍

前沿交叉領域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李毓龍

生命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學院

劉穎

生命科學領域

未來技術學院

劉若川

數學物理學領域

數學科學學院

黃罡

信息電子領域

計算機學院

楊玉超

信息電子領域

集成電路學院

姓名(校友)

領域

在校經歷

頡偉

生命科學領域

生物科學2003屆本科

劉繼峰

天文和地學領域

天體物理學1996屆本科

施勇

天文和地學領域

地球物理系2003屆本科



2020

姓名(教師)

領域

學院

陳興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宋柏

前沿交叉領域

工學院

楊越

前沿交叉領域

工學院

東蘇勃

天文和地學領域

物理學院

樸世龍

天文和地學領域

城市與環境學院

黃芊芊

信息電子領域

集成電路學院

謝濤

信息電子領域

計算機學院

姓名(校友)

領域

在校經歷

何旭華

數學物理學領域

數學科學學院2001屆本科

劉鋼

數學物理學領域

數學科學學院2008屆碩士

張遠波

數學物理學領域

技術物理學系2000屆本科

李昂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4屆本科

魏勇

天文和地學領域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2008級博士後

顏河

能源環保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0屆本科


2021

姓名(教師)

領域

學院

焦寧

化學新材料領域

醫學部藥學院

劉開輝

前沿交叉領域

物理學院

湯富酬

生命科學領域

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

唐銘

天文和地學領域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馬仁敏

信息電子領域

物理學院

彭海琳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姓名(校友)

領域

在校經歷

劉莊

前沿交叉領域

化學學院2004屆本科

劉光慧

前沿交叉領域

醫學部2002屆本科

姚望

數學物理學領域

物理學院2001屆本科

袁荃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學院2009屆博士

孫衍剛

生命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學院1999屆本科、2004屆博士


2022

姓名(教師)

領域

學院

江穎

數學物理學領域

物理學院

袁新意

數學物理學領域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雷曉光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馬思偉

信息電子領域

計算機學院

李柯伽

天文和地學領域

物理學院

姓名(校友)

領域

在校經歷

楊元合

生命科學領域

城市與環境學院2003屆本科、2008屆博士

王光宇

信息電子領域

基礎醫學院2017屆博士


2023

姓名(教師)

領域

學院

丁劍

數學物理學領域

數學科學學院

田暉

天文和地學領域

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白凡

醫學科學領域

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

姜長濤

醫學科學領域

醫學部基礎醫學院

程翔

信息電子領域

電子學院

高鵬

前沿交叉領域

物理學院

姓名(校友)

領域

在校經歷

何頌

數學物理學領域

物理學院2005屆本科、2009屆博士

王國禎

數學物理學領域

數學科學學院2007屆本科💺🏊🏼‍♂️、2011屆碩士

曹鵬

生命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學院2000屆本科


2024

姓名(教師)

領域

學院

楊曉菲

數學物理學領域

物理學院

姚方

數學物理學領域

數學科學學院

劉誌博

化學與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彭影傑

天文和地學領域

物理學院

曹雲龍

醫學科學領域

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

伊成器

醫學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學院

邱晨光

前沿交叉領域

電子學院

姓名(校友)

領域

在校經歷

王博

化學新材料領域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04屆本科

楊易

前沿交叉領域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2011屆本科🚋、2014屆碩士

這份獲獎者名單不僅是意昂教學與科研深厚底蘊的象征,更彰顯了意昂人在科學探索征途上的熠熠星光。祝願每一位獲獎者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期待他們在科學的星辰大海中繼續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上一條👨‍🎓:意昂團隊獲2024華語辯論世界杯總冠軍 下一條🍒🏏:意昂學生圍棋隊獲得全國大學生圍棋邀請賽團體冠軍

關閉

版權所有2021©意昂官网|京ICP備11481470號-1

地址:意昂官网鏡春園75號|意昂官网 -【首页推荐】每天更新新游戏,等你来挑战!|電話:86-10-62759066

意昂官网专业提供:意昂官网意昂意昂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官网欢迎您。 意昂官网官網xml地圖

  • <jql class="yt2xy"></j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