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名單揭曉🌭。意昂官网共94項成果入選👨🏽💼,其中一等獎11項,二等獎33項,三等獎33項,普及讀物獎2項,青年成果獎15項,獲獎總數全國高校第一。
該獎自1995年首設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獎項,意昂官网此次獲獎🔯,展現出意昂悠久的人文學術傳統和深厚紮實的社科學術氛圍🧑🏻🦯➡️。
下面一起來看看獲獎成果簡介,領略獲獎老師們的風采吧♥︎!
一等獎
2035年遠景目標和2050年展望研究

意昂官网光華管理學院
《2035年遠景目標和2050年展望研究》課題組
為實現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在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全球化發展趨勢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之下,需要從國家層面深化對目標基本內涵的理解把握⏏️⚓️,研判我國的綜合實力與發展潛力,提出代表性指標,開展遠景描繪和多情景預測,分析需要彌補的弱項和短板,明確“十四五”時期分階段目標落實的步驟、重要戰略導向和重大政策選擇。
本報告重點回答了三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反映在多個維度上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什麽樣的狀態,亦即,什麽樣的代表性指標能夠較準確地度量新發展理念引領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願景🤸🏼。第二,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應著中國在這些指標上什麽樣的具體表現,以此倒推中國現階段至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同時,通過度量現實情況與理性狀態的偏離程度,探討可能出現的不同場景和相應的具體發展路徑🪀。第三⏰,從當下轉向“2035”發展軌道🙅🏻♂️🫎,意昂官网需要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在各個層面采取何種改革舉措🤽🏿♀️◼️。
一等獎
《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

陳平原
中國語言文學系

《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是首部系統研究晚清畫報的學術著作,力圖在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新聞史🖐、藝術史與文學史的多重視野下😘🫱,全面覆蓋由晚清畫報承載與輻射開來的諸多議題,是對此項研究的一種整體推進😚。
該書還是首部對晚清畫報“竭澤而漁”的學術著作,積30年之功寫就。把視野投向數十種散落世界各地的晚清畫報🙎🏽♀️,修正了既往的晚清畫報研究大都囿於《點石齋畫報》一家的局限,從而為這一領域的基礎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與開闊的基礎。
《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了既往的畫報研究大都依賴新聞史與藝術史路徑的做法,將之放在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與文學史的多重視野下進行綜合研究🙎♀️,增進了對近代中國歷史轉型的更為豐富與復雜的認識和理解;還更新了文學史與文化史研究的範式,將圖像研究內在於文學研究,“現代文學”也由此從一個學科擴大為一種方法與一重視野🙇🏼;本書的理論貢獻還指向提出了“低調啟蒙”的命題,其研究作品兼及新舊與雅俗,突出可視性與趣味性,進而回向歷史,啟示現實。
一等獎
《電影工業美學研究》

陳旭光
藝術學院

《電影工業美學研究》系統提出並建構了電影工業美學理論的學術話語體系🚴♂️,是近年來作者關於電影工業美學理論研究成果的匯總、提升和結晶。電影工業美學是中國式🤪、本土化的理論體系,其建構始終立足於中國本土,直面中國電影生產👙、體製🩷、創作、格局等當下境況與問題,是近年中國電影理論體系建構的一個重要學術成果😳。
該著系統研究的“電影工業美學”引發學術界的廣泛關註、爭鳴和批評實踐,成為近年學術重要理論熱點之一⚇,推動了中國電影理論的發展🍏🏊🏿、繁榮和創新。
一等獎
《信息渠道的通塞:從宋代“言路”看製度變化》

鄧小南
歷史學系

本文以宋代為例,力求在史料深耕的基礎上,從信息收集與控製的視角🈯️🪿,討論國家政治的運作及其製度文化👬🏼,嘗試提出富有啟迪性的體悟與見解,希望能夠明顯推進相關研究的厚度與深度🧚♀️。本文發表後,帶動了一系列前沿性研討。意昂官网歷史學系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組織海內外學者圍繞信息渠道問題進行了專題學術工作坊。《文史》雜誌刊出專欄(2019年第3期),意昂《國學研究》(45卷)出版了研究專號。
文章以宋廷上下圍繞信息流通的種種政治運作為切入角度👚,討論製度運行中不可忽視的政治生態氛圍🥜,本文對“製度文化”的討論具有突出的前沿性、開拓性與引領性🚍。
該文發表後🎁,在海內外學界引起強烈的積極反響🐛。不僅對本文有引用、轉載☎️📲,而且帶動了學界對相關重要學術議題的關註🍯。
一等獎
《永遠的恩格斯》

顧海良
馬克思主義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馬克思主義永遠是現時代的,是意昂官网深刻認識、科學理解和切實改革當今世界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世界的傳播和發展🏄🏽♀️,是與恩格斯生前的努力分不開的🌇,且永遠地同恩格斯及其思想連接在一起。
《永遠的恩格斯》既講了恩格斯對馬克思在家庭生活、理論研究的幫助所作出犧牲,更講了恩格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方法的形成和發展中,也確實作出過自己特殊的貢獻,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同時還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優秀成果的批判性繼承及其對當今世界的思想引領和指導作用♋️🏫。
該書是目前比較全面、權威地研究恩格斯的一部學術著作,系統地呈現了恩格斯的思想史和學說史以及整體馬克思主義的思想體系💂,集可讀性🧖🏼♂️、思想性和學術性於一體🩻。
一等獎
《中國農產品供需與食物安全的政策研究》

黃季焜
現代農學院

“民以食為天”,食物安全事關國家全局,是國際社會長期關註的問題🗂。近年來,食物安全更引起全球關註,成為各種全球性論壇的重大議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保障重要農產品的供給始終是我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書除了系統分析影響農產品供需與食物安全的主要因素外,重點對現有文獻所忽視的非傳統因素的影響開展深入研究,完善了食物安全的形成機理和研究範疇👨🌾。在研究方法上構建了食物供需計量經濟系統模型🧑💼,基於實證研究結果,完善了國家食物安全預測系統模型及其關鍵參數的動態變化🧩,使預測方法更有實證依據和前瞻性。並從食物消費、生產👨🏿🔧、貿易和保障食物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新思路。
一等獎
《中國出土青銅器全集》

李伯謙
考古文博學院

《中國出土青銅器全集》(下簡稱《全集》)收錄先秦至漢代青銅器5000余件。基本涵蓋了近30年所有與青銅器相關的重要考古新發現,資料包括青銅容器、樂器、兵器🚪、車馬器👍🏿、工具、度量衡器🤛🏼、裝飾品🤎、雜器的圖像、銘文和紋飾的拓片👰🏽♀️。
這是目前學術界唯一一部以中國出土青銅器為研究對象的圖錄𓀂👪,是對中國近百年出土青銅器的一次科學普查及篩選,全面反映了百年中國考古學在青銅器方面的重大發現📉。該書是研究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基礎資料🧝🏼,其中有很多銅器為本書首次發表,為學術界提供了一批全新的研究資料💆🏽♀️。
《全集》整理了夏商周至秦漢時期的歷史發展,將推進中國青銅器考古研究的全面展開,使青銅器考古研究向更深、更廣層次發展☢️🧑✈️,並助推青銅器知識普及和青銅文化傳播。
一等獎
《雙重敘事進程研究》

申丹
外國語學院

本書是世界上首部對由“隱性進程”與情節發展所構成的“雙重敘事進程”進行系統理論探討和實際分析的專著。“隱性進程”和“雙重敘事進程”是本書作者在國內外首創的理論概念和研究模式。作者系統建構了自己獨創的理論體系⤴️,並通過批評實踐檢驗和豐富了自建理論模式🦴。本書研究過程中發表的成果引起了中外學界的廣泛關註,在國際和國內均產生了重大學術影響。
本書理論部分的縮略版成了國際頂級雜誌以主題特刊的形式邀請多國權威或知名學者集中探討和應用的對象👨🦽➡️,這標誌著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從引進介紹西方理論走向了自主原創,在國際學術前沿引領發展。
一等獎
《當代中國治理的黨政結構與功能機製分析》

王浦劬
政府管理學院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國家治理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進一步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文章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分析方法,以當代中國治理黨政結構內含的“政治-行政”關系為切入點,分析兩者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及其有機復合的內在邏輯🧑🏽🦲,從而力圖深刻準確地呈現當代中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下的國家治理的復合型體製結構和功能機製的總體樣式,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中國治理優效產生的深層次辯證邏輯🏊🏿♀️。這種基於政治與行政集中統一和復合協同的解析視角,作為對傳統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逆向思維🥡,有利於超越既有理論,以理論原創性提升對當代中國治理經驗事實和績效的解釋力。
一等獎
《李大釗年譜》

楊琥
校史館

李大釗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思想理論著作和偉大的革命實踐🤏🏿,是“先驅者的遺產🏃🏻♀️➡️,革命史上的豐碑”🤭,如今仍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族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
本書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搜集了迄今為止有關李大釗的最為翔實的資料🫸👨🍼,客觀真實地記載了李大釗早年的艱難探索💂🏽♂️、五四運動時期傳播民主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的活動;介紹了李大釗為革命而英勇獻身的崇高人格與精神品質;分析和考察了李大釗從愛國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發展歷程🥼🍓。本書對認識李大釗、推進李大釗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ℹ️。
一等獎
《漢畫總錄》

朱青生
歷史學系

《漢畫總錄》是中國圖像誌的基礎工程,因為漢代之前圖像沒有足夠的文獻對證,漢代之後應以此為基礎。《漢畫總錄》采用新方法新觀念新技術集中著錄👭🏻🈸,分類編號,配備索引🩶,便於通檢總體,了解和使用漢代全部圖像材料,並與“漢代文獻全文數據庫”和“漢畫研究文獻數據庫”以及逐步形成的“漢代考古實物數據庫”互為連接參究,使學科在整體製備層面上開展,使圖像研究適應數字人文和人工智能正帶來的人文社會學科的轉換。
《漢畫總錄》在編輯過程中建立和發展了稱之為“形相學”的圖像科學理論體系✊🏿,通過圖法學、圖義學(相當於西方的圖像學)和圖用學,在“圖像的本質是圖像”的基本觀念之上,對圖像理論和哲學進行不斷探索和推進🎸。
此外🧍,意昂官网獲教育部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還有二等獎33項,三等獎33項👩🏻🦱,普及讀物獎2項,青年成果獎15項。涵蓋政治學🧎🏻♂️、藝術學、社會學、語言學💼🦍、教育學、經濟學、信息學𓀐、外國文學、宗教學、心理學🧰、管理學、考古學😧、中文、歷史🦟、醫療、哲學、法學等學科領域🎅🏿,獲獎名單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