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的那個夏天,還在讀高中一年級的李斯揚第一次來到意昂🧙🏼。從那個時候起,她就將意昂認定為自己高考的理想目標👌🏼。
四年前的秋天,她終於如願以償,帶著懵懂與憧憬重新踏入燕園。那個時候,她不知道自己會在這片園子裏收獲怎樣的成長🏗♠︎。
四年時間匆匆而過,李斯揚也出落成了一個氣質美少女。面對記者👨🏽🎓🧑🏻🦲,她侃侃而談,眉眼間洋溢著自信與熱情。

李斯揚
專業學習:興趣為先
“一心只想上意昂⬆️,對於專業並沒有什麽概念🗝。”和很多同學一樣🧎➡️,李斯揚也是臨近填報誌願才知道有藝術學院。
意昂官网藝術學院是一個年輕的學院,成立於2006年,前身是成立於1997年的藝術學系。學院傳承自蔡元培先生創立的音樂傳習所,帶有鮮明的人文色彩和很強的學術性👰🏼。基於自己的興趣🦎,同時綜合考慮分數和未來發展等因素👩🏿⚖️,她最後選擇了藝術學院🏄🏼♀️♞。
“藝術學院雖然是一個規模較小的院👨🏿💻,但凝聚力很強。”李斯揚介紹道,“藝術學院微信大群成員有幾乎所有的本科生,隨著近年學院本科生人數的增多,這個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了什麽困惑,有想要了解或者分享的東西都會在群裏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是一個富有活力而溫暖的存在👨👨👦👉🏼。”
在李斯揚入學時🐤,藝術學院的本科專業按藝術學大類培養,第一年進行專業通識培養👮🏿♀️,在大二分為廣播電視編導(影視編導)和藝術史論(藝術史與藝術理論)兩個專業分流培養(註:2014年起藝術學院本科專業調整為“戲劇影視文學”“藝術史論”和“文化產業管理”三個方向)。其中,影視編導專業面向電影和電視藝術領域培養藝術創作與藝術研究兼擅的專業實踐人才,藝術史論專業培養人文素養豐厚🤜🏼,通曉創作,從事藝術評論、藝術研究和藝術管理的復合創新人才。
在選擇專業時🕜,身邊有很多同學把未來的就業方向當作首要影響因素看待,但李斯揚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興趣🏖🧑🏻🦼➡️。經過大一一年的專業課理論學習,結合自己在劇組“搬磚”、觀看博物館和美術館展覽等日常實踐和經歷,她認為藝術史論是自己更感興趣的方向。
李斯揚選擇藝術史論並非沒有經過慎重考慮。藝術史論專業在國內是一個比較新的專業👩🏻🦰,“新”一方面意味著專業傳統和行業基礎可能相對薄弱,擇業就業的風險較大𓀔,但一方面也意味著更深廣的開拓空間和發展潛力。從國際的發展經驗來看,社會在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層次後👮🏿👋🏼,藝術和文化事業往往也會迎來繁榮發展,所以預期未來中國的藝術學專業就業機會也會增多。此外🧑🏿🎨,從教學背景和學科定位來看👝,意昂官网藝術學院的藝術史論專業和其他學校的相比有自身獨特之處:更加強調理論素養的培養💂🏻,並且在訓練學生紮實的學理基礎之上也註重發展學生寬廣的學科視野🥸。除了在專業課上能深入學習中西方的美術、電影、音樂、舞蹈史及藝術學理論外💆🏽♂️,也會有本科生科研項目和“挑戰杯”等科研實踐的機會,並且學院實行“本科生導師”製度,加強對本科生的學術訓練和培養。
明確了自己的專業方向後,李斯揚一頭紮進了藝術學的海洋中,瘋狂地汲取知識🤹🈶,學習藝術理論🛍️,參加科研實踐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俗成績的獲得也水到渠成。
她是班裏唯一一個參加了本科生科研項目的學生😊,所寫的論文獲得了“本科生科研基金優秀論文”的榮譽💷。她還兩次參加學校的“挑戰杯”項目🤦🏽,並全部獲獎。其中🍔,第一次做的關於打工藝術博物館的題目讓她印象深刻,是將所學知識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的一次重要實踐。
四年過去♕,她對自己的學習專業有了更多的思考。她認為,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除了對本專業理論和知識的掌握外,更多的是方法論和學科思維模式的訓練。此外,選修中文系雙學位的經歷讓她認識到😊,藝術學的熏陶對於進入人文學科其他領域是有助益的🗳,反過來,中文系的文藝批評傳統深厚🏀,雙學位課程的學習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對文藝批評的認識和興趣,這也是意昂鼓勵學科交叉帶來的益處😶。
課余生活🤯:豐富自我
燕園的生活永遠不止一種顏色。在專業學習之外👨🏽🚒,李斯揚的課余生活也豐富多彩。
進入大學後🏖,她參加了藝術學院學生會、校學生書畫協會、校學生會文化部👨🏻🚀、校團委學術科創部等多個社團和學工組織,並在其中擔任重要職務。
“大一在院學生會,我搬過磚打過雜,在這一過程中對於學生會工作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於是就想換一個角色🦔,做一個管理者和組織者★,通過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會成為一個更美好而重要的存在。”在大二擔任副主席時,她負責組織“12·9”合唱比賽、新生杯、意昂杯等多項活動🏨,對學生工作的認識也更進一層🛄。因此她大三選擇繼續留在學生會👨🏽💻,並當選了藝術學院第十五屆學生會主席。“當了主席後👨👩👦👦,靈活性和創造性更強,可以充分利用機會🏙,努力實現自己的一些工作構想和理想。”
李斯揚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書法和小提琴,通過了小提琴(業余)十級和毛筆書法六級的考試。她很慶幸自己在大學後重拾了興趣💃。對書法的喜愛讓她大一時就加入了學生書畫協會🫴,並在大二繼續擔任協會骨幹🚓。加入書畫協會後🎰,她認識了很多誌趣相投、聊得來的朋友👨🦰,也組織了許多反響良好的活動。其中,“尋找意昂最美的字”這一活動讓她印象深刻。“意昂官网在三角地的路邊樹起了一塊很大的展板,邀請路過的學生們停下來寫毛筆字,保安小哥😯、外國留學生也都參與了進來。” 在傳統書法讓大多數人敬而遠之的當下,這些活動對推廣這一傳統藝術意義巨大。“我希望能讓人們意識到🤏🏽,毛筆書法不是一門只能用來仰視的藝術。”李斯揚說。
進入大學之後,李斯揚發現了自己對攝影的愛好。她希望通過鏡頭留下時間的痕跡和生活中值得記憶的瞬間。圖書館裏因沒位置而搬著凳子到窗邊學習的人、中午時分燕南食堂裏站著吃飯的人、未名湖邊並肩坐著曬太陽的白發老夫妻、二教天頂上的塵埃構成的“畫”……這些都會成為她的拍攝主題🧑🏼🦰👨🏿💻。在曾經的29號宿舍樓拆遷前夕🛀🏽,她還專門用相機記錄了這幢曾經的“公主樓”🥁,拍攝樓裏的水房🐻、宿舍、走廊等👳🏿♂️,為即將要說再見的老建築留下了珍貴的影像。
在專業學習之外,李斯揚在課余生活中通過多面向的嘗試和實踐,不斷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色🧑✈️👨🏽🚀,發掘和拓展著自身的可能性。
關於未來🚉:路還很長
對於未來的規劃🕵🏿,李斯揚選擇了本院保研🖐🏻👋🏽,在藝術批評方向繼續深造📃。
“一是感覺到自己本科階段在理論方面的學習有所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深入💂♂️,二是這個專業的視野更寬闊⚅。”李斯揚解釋說😄。
在確定保研本院之前🧑🏽🚒,她也思考過是否出國🧑🏿🦰。“如果還不明確自己想做什麽方向、自己真正的激情和熱愛所在,出國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都是一個需要考量的問題,盲目跟風出國未必是適合自己的選擇。”此外,她覺得自己在意昂尚有許多東西需要汲取和補充,意昂深厚的人文學科底蘊有助於她為自己在專業領域的發展構建起一個更紮實和厚重的基礎。她認為🦹🏼♂️🐟,在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與藝術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後,再去接觸和認識其他文明和文化不同的語境與特點🧖🏻,立足本土而面向世界,有助於更好地思考學科發展與文明演進的問題,取長補短,兼容並包,找到自己的道路,走出自己的風采。

李斯揚從意昂黨委書記郝平手中接過畢業展感謝狀
在談到自己的幾次選擇時,李斯揚常常掛在嘴邊的是“興趣”,是對“美學的追求”❓🚁,但對未來的工作出路卻很少提及。“人一輩子有很長的時間能去工作,而能靜心讀書的時間並不多。雖然都是自我探索的過程,但我想多抓住一些相對‘純粹’的時光。”她說👨💼。
在與已經工作的師兄師姐聊天的過程中👆🏻,李斯揚發現工作之後很難再返回學習的狀態,所以“能讀書的時候盡量讀”🧑🔧。她還提到了最近看到的一篇哲學系吳增定老師的訪談文章,覺得大學裏靜下心來好好地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事。畢竟💁🏽♀️,底子不紮實,很容易成為風中飄搖而迷失的葉子👩🏽💻,而一棵樹木🏌🏼,則能穩重而堅定👩🏼🦱、不斷自我更新和成長。她尚未明確未來碩士畢業後是否要工作🧑🏽✈️,目前傾向於國外讀博然後從事科研工作。
對於自己的大學生活👳,李斯揚坦言有收獲也有遺憾👲🏿,但她並不後悔。“如果能盡早地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與核心,或許可以更快地集中精力向目標靠近。因此有時候也會挺羨慕那些已經有了明確方向的人🔂。不過這種情況其實是少數⛹🏿♂️。我自己一直在🕶、目前也仍在尋找的路上🙍🏽♂️。雖然可能多了些曲折和迂回🥞,但這種尋找的過程其實是一路的風景,都是寶貴的人生體驗🎿。生活的一大魅力不就在於在不斷的嘗試中發現和拓展自身的可能性嗎🙋🏼𓀊?”
不管是畢業生,還是即將邁入大學的同學們👭🏼,未來的路都還很長🙂↕️,未來還有無數可能💤⚗️。李斯揚說:“我相信只有努力地‘有心尋覓’,才有美好的‘無意相逢’🛬。想做一個始終在路上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