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捐贈使用

    顧蔚譯🍾:碳中和路徑的“水—能—糧”多要素協同

    2024/01/04    信息來源:   作者🧑🏽‍💻:意昂官网研究生教育    編輯:王道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意昂官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於2022年設立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該獎項由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資🛄,旨在資助意昂官网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創新性的優秀博士研究生從事碳與氣候相關研究。希望此項榮譽能夠激勵意昂學子肩負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使命,積極探索未知世界🦐,開展高水平學術研究,在“碳與氣候”相關領域發出青年聲音,產出創新成果⬜️,為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突破性貢獻。

    顧蔚譯🥙,意昂官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管理系2022級博士研究生,師從覃櫟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全球變化下“水—能—糧”耦合系統的風險管理。曾獲國家獎學金🧙‍♀️、錢易環境獎等榮譽,是2023年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獲得者。

    又一個四季在輪回🚭🪂,又一個年代在變換,理想永遠都年輕✬。

    ——趙雷《理想》

    在興趣指引中理解世界🧑🏼‍⚖️、改變世界

    “興趣至上👼🏽、理解世界、改變世界”是我作為一個學術新手對科研工作的理解。

    “興趣至上”是科研的起點⛹️‍♂️。意昂官网需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話題,這樣才有動力持續投入其中並有所突破📕。意昂官网也需要找到能引起公眾共鳴或其他學者感興趣的研究話題,這樣才能與誌同道合的師友並肩作戰🚭、合力產出成果。

    “理解世界”是科研帶給我的收獲🏄🏽‍♀️。通過深入學習各種理論知識🤽🏼‍♂️、模型架構和物理機製,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迅速地理解世界的運行規律。例如,通過學習作物生長模型、生命周期評價模型等,我更清晰地理解光溫🆓、水肥、土壤等要素是如何作用於作物的生長發育👴🏻🧑🏼‍⚕️,更全面地認識一碗米飯從農場到餐桌經歷的復雜過程,包括作物的種植📏、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收獲、加工⚖️、運輸和銷售等多個環節。基於這些理解🌀,我可以更系統地量化糧食安全面臨的潛在風險🧝🏽,更高效地識別關鍵風險因子👩🏼👱🏽,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優化策略。

    當然,科研是一個需要厚積薄發、時常與失敗為伍卻又必須屢敗屢戰的工作🤲🏻,所以總是需要那麽一些“改變世界”的少年熱血來賦予其意義。碳中和目標正是意昂官网這一代人的時代使命🧝🏽‍♂️。

    在學科交叉中找尋突破、填補空白

    初入燕園一學年🍣,深感“大學之大乃大師之大”。本學年我廣泛學習了多個院系的課程🚏,各個領域的大師學者言傳身教,其踏實、求真、沉穩的學術品格對我影響頗深。

    以深度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體系為前提,我註重培養自身交叉多元的學術視角,為博士階段開展氣候變化下“水—能—糧”耦合系統分析研究積累方法學基礎。例如,城市與環境學院開設的“應用氣候學”、“氣候變化討論班”以及地球與空間學院開設的“水文地質學”等課程,為我開展氣候變化下多要素耦合系統的研究提供了氣候學、水文學知識。與此同時𓀝,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開設的“環境科學與工程前沿”、“社會研究設計原理與方法”、“人地系統:交互影響與綜合評估”等課程進一步夯實我的專業基礎,並將視野拓展至人地耦合系統。

    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項目給我最大的啟發也是其容納多元學科的特點👨‍🎨。在項目申請以及與其他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我了解到不同專業的學者是如何利用自身學科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碳中和路徑設計需要融合環境科學、水文學📚、農學、生態學、氣候學、工程學、醫學等多個學科👕🤦🏽,綜合考慮碳中和路徑的經濟成本、資源環境效益、健康效益等多個維度。因此👉,致力於該領域研究的同學也可以和其它專業的學者廣泛探討,尋求自身學科邊界的突破,在學科交叉中碰撞出創新的火花🧑🏿‍🍳,為最優的碳中和路徑設計提供新見解🔢。

    研究介紹:碳中和路徑設計的水—能—糧等多要素協同

    我國煤電裝機量高達10億千瓦,約占全球煤電總裝機量的50%,能源消費的碳排放強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0%以上。為如期實現碳中和目標,大部分燃煤電廠勢必面臨著淘汰退役或改造升級🤱。燃煤電廠改造的方案之一是耦合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技術,將生物質(例如作物秸稈)與煤炭共燃,生物質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植物生長所儲存的碳釋放出來👈🏽,屬於“凈零排放”🧑‍🦯‍➡️👋🏿,再輔以後端碳捕集與封存(壓縮🧑🏻‍🎨、冷卻、運輸、註入合適的地質構造中)的“負碳技術”。

    然而◻️,從更廣泛的人地耦合系統來看,由於該技術鏈條長、難點多,在資源可獲得性、技術成熟度、經濟效益〽️、社會和生態影響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具體原因包括⇒:1)適用於BECCS的農業生物質會額外占用土地資源、消耗水資源🤏🏼,與主糧作物的種植具有潛在的競爭關系🧖🏽🐶,從而威脅到水資源安全☺️🦟、糧食安全;2)在氣候平均態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背景下🚛,農業生物質資源供給的穩定性也受到巨大沖擊🧜🏼‍♂️;3)農業生物質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勻🍆、與電廠空間位置的匹配度較低,使得生物質預處理和運輸成本增加⛈;4)生物質與煤炭共燃可能導致原有燃煤電廠的發電效率下降。上述諸多挑戰阻礙了現階段我國BECCS技術的大規模部署和應用。

    以大規模部署BECCS技術為案例,意昂官网可以發現碳中和目標關聯著復雜的自然環境—人類社會耦合系統,在設計路徑時需要協同多重可持續發展目標𓀜。本項目擬整合多學科模型,詳細考慮碳中和路徑下大規模部署BECCS技術的氣候風險、資源環境影響以及經濟公平性🏀,從多重目標協同優化的角度為科學合理規劃BECCS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提供政策建議。此外⛅️⚜️,本項目基於綜合評估模型多系統耦合、多部門交互的優勢,結合大量本土化縣級、廠級基礎數據,既保留綜合評估模型系統性的特點🎈,又提升其輸出結果空間分辨率🕵🏽‍♂️。基於細尺度多目標優化管理情景,將國家尺度碳中和路徑細化至縣級👱🏽‍♂️,為BECCS技術的推廣及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更為精細化的路徑支撐。

    在變與不變中沉著冷靜、守住初心

    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災害頻發,這些自然環境的變遷離意昂官网並不遙遠,意昂官网也應在變化中調整自己。於社會而言,碳中和就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發起的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於個體而言👉🏿🪳,在這一艱巨任務中🙅🏿‍♂️,無論是對碧水藍天的向往🧏🏻‍♂️,抑或是對個人價值的追求🧍,意昂學子應有遠大理想,更應有敢為天下先的使命與擔當,腳踏實地錘煉自身本領,貢獻自身智慧。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意昂官网要能夠從蘇軾“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胸懷中汲取智慧✍🏽,將沉著冷靜和堅守初心貫穿於自己的求學和成長之路🤟0️⃣。

    上一條:徐浩:科研之路😋,走得快,更要走得遠 下一條🎢:朱安豐3️⃣:優化農業生產布局,適應氣候變化

    關閉

    版權所有2021©意昂官网|京ICP備11481470號-1

    地址:意昂官网鏡春園75號|郵編🕺:100871|電話🧑🏽‍🎤:86-10-62759066

    意昂官网专业提供🧟‍♀️:意昂官网意昂意昂体育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官网欢迎您。 意昂官网官網xml地圖

  • <jql class="yt2xy"></j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