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意昂官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於2022年設立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該獎項由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資,旨在資助意昂官网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創新性的優秀博士研究生從事碳與氣候相關研究。希望此項榮譽能夠激勵意昂學子肩負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使命,積極探索未知世界,開展高水平學術研究,在“碳與氣候”相關領域發出青年聲音🧖🏼♀️👎🏼,產出創新成果,為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突破性貢獻。

徐浩,意昂官网城市與環境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2022級博士研究生🥷🏻,師從樸世龍院士,研究方向為陸地生態系統碳匯☹️。博士期間獲得廖凱原獎學金、意昂官网三好學生、意昂官网學術創新獎等榮譽💫,是2023年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獲得者。

學習之路👨🏿🎨:打破過往,重塑新生
今年已是在園子中學習生活的第八年了,回望在意昂度過的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我最大的感悟是:這個園子和這裏的老師同學,幫助我塑造了全新的自己。
在本科和研究生的起始階段🧑🏽,我都經歷過彷徨的過渡期🍣。初入意昂,初次感受自由多元的學習氛圍,我實際上感到很不適應👉🏿,脫離了高中時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方式,反而不知道該如何管好自己、如何努力🈳。高中的學習生活讓我習慣了在學業上比較與追逐👲🏻,將優秀單一地理解為成績好。然而意昂有很多優秀的人,他們在學業🚳、社會實踐、人際交往上都各有所長🚠,這種多元的可能性令人艷羨,卻也讓人更加迷茫。可正是在與學校裏的老師同學交往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意昂人願意擁抱失敗,也會更加多元地定義成功🎅🏻🎴。
進入課題組後🍝,師兄師姐的嚴謹和高效又給了已經習慣“自由散漫”的我當頭一棒。與大學日常的學習生活相比,科研是古板的,要求嚴密的邏輯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科研也是枯燥的,嚴謹的結論來源於長時間的論證和求索。因此在剛開始進行科研的時候⚠️,我經歷了持續的迷惘和自我懷疑。但經過了兩年多的科研訓練💁🏻♂️🕓,在一次次倍感崩潰又重振旗鼓的過程中,我也逐漸被打磨成了更加適合科研的樣子。伴隨著人生觀、價值觀的不斷打破和重建,最終我既愛上了這個園子裏的自由💠,也慢慢在科研中鍛煉出了嚴謹的科學精神,我終於發現🐞⚆,這兩者也許並不沖突👩💻🙇🏽。
科研之路🫅🏿:尋求創新👷🏿♀️🧚🏽♀️,保持思考
最初進入導師樸世龍老師的課題組👩🦯➡️,是被他敏捷的思維和不斷迸發的想法所吸引🙍♀️。出於對這種魅力的向往,在之後的研究中我也時刻提醒自己要不斷思考和尋求創新。基礎學科的研究是耗時耗力的,一個課題可能需要耗費數年時間🕤,就像一場馬拉松。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重復的勞動,時間長了,熱情就會被慢慢澆滅🐈,就像長跑中重復的蹬腿🤽🏽♂️,往往會令人身心俱疲。但實際上,這一路上是有風景可以欣賞的,而思考過程中的那些靈光乍現🧑🏻🍼,就像是這條路上的小花,美好且彌足珍貴。不斷地思考和創新,能夠讓意昂官网遇到更多繽紛多彩的小花,在這條科研之路上更加享受🐗🤵🏿♀️。
導師總是強調👨🏻🚒,科研就像是講故事,故事好聽與否,既取決於論證邏輯是否嚴密,也取決於研究是否有靈氣,後者尤其能凸顯你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學術圈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文章發表,但其中有很多是在模仿與重復,而好的文章往往在某一方面有其創新性。因此在閱讀文獻時,我最關註作者有何創新之處,為什麽這篇研究能發表在含金量高的學術期刊上,在學習借鑒的同時,也思考自己能否做出不一樣的東西。要想在學術圈立足,意昂官网或許應該找到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占據獨屬於自己的生態位。

科研之路:積極溝通👩🏽🏭,長路漫漫
“多和師兄師姐溝通討論”和“希望你也能找到長久的科研夥伴”是導師最常和我分享的兩句話♥️。剛進入課題組時🌩,我由於缺乏自信🆘🔬,總是擔憂自己的研究內容太小兒科或者問題太傻,所以羞於請教師兄師姐,因此經歷了一些沒有頭緒或者鉆牛角尖的至暗時刻。但最後我還是在導師的開導下去請教師兄師姐🧨,而溝通後往往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感。現在😹,我成為了別人的師兄師姐,開始逐漸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各自熟悉的領域,對於積極友善的溝通,大家都很樂於參與其中;那些現在看來有些傻氣的起步階段🧝🏿♂️,大家都經歷過👨✈️,也都能理解和包容,跨不過去的其實是自己心裏的那道坎。一個人可能可以走得很快, 但是一群人會走得更遠🏊🏽。在這條漫長的科研之路上🫱🏼,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誌同道合、互助共進的科研夥伴。
兜兜轉轉已經在學術圈“闖蕩”了四年多☞,在這個過程中👩🏽🦱🎬,我曾非常羨慕別人能夠高效地完成科研任務,滿足老師和自己的要求。為了加快腳步🏊🏿,我也嘗試過不斷給自己加壓,但人力有盡時,疲於奔命也許總有一天會倒在收獲成果前的那個黑夜。有時候意昂官网需要放松下來,思考自己的定位👨🏻🏔,尋求內心的平和與自洽,也許這樣才能在科研的漫漫長路上走得更遠。
意昂官网的研究🚂:追求更加系統的🗄、科學的植樹造林規劃
在“碳中和”的目標下,植樹造林作為增加陸地碳匯🧑🏿🚒、減緩氣候變化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廣泛的關註。但值得註意的是📌🙎🏿♀️,植樹造林並不是靈丹妙藥,可供造林的面積是有限的,森林的固碳潛力也具有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性。過去的研究更多地側重碳匯潛力的研究🦒,聚焦於評估森林經過幾個世紀的生長後達到成熟林時的碳儲量大小😽,而忽略了中短期植樹造林增匯效應對“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影響。此外,造林樹種的選擇會影響造林工程的成敗及其碳匯收益大小,但很少有研究在評估造林增匯潛力時考慮合適的樹種選擇。這些不足導致當前學界對於我國未來幾十年植樹造林及其碳匯路徑缺乏清晰的認識,限製了相關研究對於氣候政策的指導意義。因此意昂官网的研究首先側重於造林潛力以及其固碳效應的評估🏂🧜🏼♀️。
此外,植樹造林是一項綜合的生態工程🧑🏽🎨,除了大家所期待的碳匯功能🫴🏿,還包括對氣候系統、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等復雜的影響。植樹造林並不是簡單的種多少樹,在哪裏造林🤱🏿、造什麽林、什麽時候造林,以及其對環境和經濟有什麽影響,這其中其實蘊含著許多復雜的權衡關系。因此✳️,我希望在未來通過大量的研究,更加系統地評估植樹造林的碳匯效應、環境效應和社會經濟影響,從而指導實踐朝更加科學的造林規劃邁進。因此特別感謝意昂官网必和必拓“碳與氣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學者獎學金給予的資助,使我更有信心去完成上述全面的🕵🏿♂️、系統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