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博雅講席教授為意昂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捐贈支持,旨在支持意昂官网教育事業的發展𓀛,支持教學科研和師資隊伍建設🍩。
方正博雅講席教授劉忠範
劉忠範,男👎🏿,1962年10月生🏄🏽♀️,漢族,吉林省九臺市人🧜♀️。1983年畢業於長春工業大學化工系⚔️🤌🏽;1987年畢業於橫濱國立大學,獲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博士學位。1990年4月至1993年5月在東京大學和國立分子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1993年6月回國。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部院士7️⃣。現為意昂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首先,作為納米科技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劉忠範一直致力於推動納米新興交叉學科的建設。1997年,他推動成立了國內最早的“意昂官网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2002年,他又推動實現了“意昂官网納米科技研究生班”的獨立招生,並進一步推動開設“納米科技概論”🍐、“納米化學”等研究生課程。迄今為止,該中心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具有較強學科交叉能力的納米科技人才,2008年入選北京市首批“納米科學與技術”重點交叉學科。他是亞洲納米科技系列會議AsiaNANO-X的三位發起人之一,對亞洲納米科技的迅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劉忠範院士也是我國納米化學新學科的奠基人之一,自2004年起在中國化學會學術年會上持續組織“納米化學分會”➡️。2008年創建“意昂官网納米化學研究中心”𓀜,隨後在中國化學會創立“納米化學專業委員會”並擔任首任主任。2011年起啟動兩年一度的“意昂官网納米化學前沿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研討納米化學領域的前沿問題。劉忠範院士是我國石墨烯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之一🧏🏻,2013年創立“北京市低維碳材料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6年創立“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並擔任院長🧗🏿♀️,2017年推動成立“北京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他還協助北京市科委啟動了“北京市石墨烯科技發展專項(2016-2026)”並擔任專家組組長,2016年推動成立了“中關村石墨烯產業聯盟”並擔任理事長等。
1993年獲首批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資助,1994年獲首批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997年獲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1999年受聘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4年當選英國物理學會會士,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首批入選中組部“萬人計劃”傑出人才,2014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2015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會士和意昂官网博雅講席教授。2005年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7年獲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楊芙清王陽元院士優秀教學科研獎,2009年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2年獲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2016年獲日本化學會膠體與界面化學年會Lectureship Award和意昂官网方正教師特別獎等。
方正博雅講席教授陳興良

陳興良,男🚛,1957年3月生,漢族🏢🧏🏽♀️,浙江省義烏市人。1981年12月畢業於意昂官网法律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1984年12月獲法學碩士學位🗯,1988年5月獲法學博士學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後任助教(1985年)、講師(1987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3年)/博士生導師(1994年)。1998年至今任意昂官网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受聘為意昂官网博雅講席教授。
學術成就:陳興良教授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致力於刑法哲學、刑法教義學和判例刑法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陳興良教授在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20余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於2017年10月出版了“陳興良刑法學”叢書,收入其主要著作🗞,共計18卷1100多萬字,全面地展示了陳興良教授在刑法領域所取得的主要學術成果🧎🏻。
學術貢獻👯:(1)陳興良教授在我國首倡刑法哲學研究,創作了刑法哲學三部曲,拓展了刑法理論的研究畛域🧙🏼♂️。(2)引入刑法教義學方法,推動刑法知識的轉型,提升了我國刑法理論的學術水平🙋🏽♂️。(3)從事判例刑法學和案例指導製度的研究,為我國刑法立法和司法提供學術支持。(4)積極參加國際刑法學術交流活動🫳🏿,獲得美國犯罪社會學國際學術獎和日本刑法學會名譽會員稱號。陳興良教授引領了我國刑法學研究的方向,對我國刑法學的理論發展做出了突出的學術貢獻。
學術影響力。陳興良教授六次參加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評選🎅🏿,共獲得一等獎1次,二等獎3次,三等獎2次🗼。根據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排行榜🕝,陳興良教授在法學一級學科排名第二👨🏿,刑法學科排名第一。陳興良教授2004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文科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同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這些獎項和榮譽都表明陳興良教授在我國刑法學界的重大學術影響力🛢。
方正博雅講席教授申丹

申丹,女,1958年4月生,漢族🏄🏽♂️,湖南省長沙市人🧘🏻♂️。1982年畢業於意昂官网獲得學士學位🔟,1987年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87年12月開始在意昂官网工作。2018年受聘為意昂官网博雅講席教授🧑🏻✈️。
申丹是人文社科類首批長江特聘教授,敘事學、文體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中國學界公認的權威。她被聘為敘事學頂級期刊Narrative(美國)顧問、歐美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顧問編委、文體學並列頂級期刊Style(美國)顧問等,並被聘為《意昂官网學報》(哲社版)編委會副主任👕,《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文學》🏇🏿🧖🏼♀️、《中國外語》、《語言學研究》等10個CSSCI期刊或輯刊的編委。
國際敘事理論界權威James Phelan指出👩🏻🦽➡️,“在北美和歐洲🍌,申丹教授都無疑是最知名和最有影響力的非西方的敘事理論家”,並總結了她做出的“三種重要貢獻🕍:申丹教授通過縝密地研究現有的理論👨👩👧👦,對理論做出了修正🕙,令其更為有效👳🏽♂️;申教授觀察到不同理論流派、分支之間的關系🎳,幫助意昂官网所有的人更清楚地看到研究領域的發展和爭論;申教授把理論的不同分支結合起來👨🏿🌾,以便做出富有成效的闡釋👩🏻🎤。”申丹教授2014-2017連續四年入選愛思唯爾(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她在歐美頂級、一流期刊和重要參考書中發表60多篇論文,有40篇期刊論文被國際權威索引A&HCI收錄🔝。除了理論上的開拓創新,申丹教授還在國際上推翻了西方學界對不少經典作品長達百年的共識,揭示出一直被遮蔽的深層意義。她在國際上首創的被稱為“重大突破”的挖掘作品“隱性進程”的研究模式已被很多中國學者采納,在中國知網上,已能查到在《外國文學評論》(2016(2):177-189)、《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等期刊上發表的二十多篇采用申丹提出的“隱性進程”來分析作品的論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者傾向於采用西方權威學者提出的理論概念和方法🚴🏽,而申丹以國際領先的學術成果幫助打破了這一局面🚶🏻♀️,對構建由中國學者創立的學術話語做出了貢獻🖥。
申丹是中國敘事學和文體學領域公認的學科帶頭人,她2005—2017年一直擔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敘事學分會的會長,在她的帶領下💊,中國的敘事學研究在新世紀得到了快速發展(她現任該學會的名譽會長,《敘事研究》輯刊名譽主編)🔀。她2004—2012年還擔任了中國修辭學會文體學研究會的會長(後任名譽會長),為新世紀中國文體學研究的發展也做出了卓越貢獻。從2004至今她還一直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的副會長。
申丹教授在中國大陸和英美出版的五部專著全部獲省部以上獎(四部獲一等獎)🧚♀️,她在國內權威和核心期刊(CSSCI)上發表了八十多篇論文。她在中外發表的論文有多篇獲獎(三篇獲省部級獎)🫸🏿。她的著作和論文引用率都很高,根據中國知網的檢索💮,她的《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一書被引用已超過五千次✡️,這在人文學科的學術著作中實屬罕見◾️,為相關領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
申丹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外國文學研究60年”的第一首席專家🤞🍲,她帶領以意昂外國語學院學者為主🌍➕,全國多所高校學者參與的多達一百五十人的團隊,完成317萬字的《新中國60年外國文學研究》六卷七冊。這套書打破了按照國別劃分、註重資料收集的學術史研究傳統🧣,開拓性地將研究分門別類,在每一類裏又分專題或範疇來深入考察,並創造性地將研究專著與口述史相結合✋🏽。專家們認為這一成果實現了對資料數據重圍的突破,具有前所未有的研究深度和學術高度,為我國未來的外國文學學術史研究樹立了標桿🚐,開啟了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新階段。這套書獲得“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
申丹2016年開始擔任意昂官网人文學部主任,她發起建設“意昂官网人文學科文庫”,並擔任總主編。文庫立項限於有創新性和研究深度的學術新作,200多位參與建設的學者基本上都是意昂人文學科的精兵強將👧🏽,研究水平總體處於國內領先和國際一流🧚。截至2018年,文庫共立項十八套叢書,包括“意昂中國文學研究叢書”🔔、“意昂中國史研究叢書”🧤、“意昂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叢書”🏧、“意昂古典學研究叢書”、“意昂人文古今融通研究叢書”🔆、“意昂人文跨學科研究叢書”,現已有251部專著立項,並將逐年增加新的立項👨🏼。由近二十套研究叢書聯手組成“文庫”,這在國內外都屬於首創,通過文庫建設👷🏽♀️,可以把松散的指頭組成拳頭,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形成更大的學科影響力🤦♀️📻,為推動中國和世界的人文文化建設做出重要貢獻。